关于印发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2.0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区卫生健康委、医保局、财政局,上海市卫生健康统计中心、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各市级医疗机构: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加快推进市级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工作,市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制定了《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2.0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上海市医疗保障局
上海市财政局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
2022年1月27日
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2.0工作方案
为推动公共卫生、健康等基本民生保障更均衡、更精准、更充分,打造智慧医院数字化示范场景,进一步深化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医学创新发展新局面,打造更有温度的健康上海,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延伸“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便捷化就医”主题,坚持“顶层设计、试点建设、快速复制”实施原则,依托本市“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已有建设成果和“随申办”移动端总入口,通过多部门协作、多数据融合和多方位调研,以数字化转型1.0成效为新起点,纳入医院管理、医疗服务场景及数字健康城区、未来医院和新兴技术示范试点等创新亮点,研究形成本方案。方案框架包括七大应用场景、三项创新亮点和五方面举措,选取19家试点单位,定于2022年6月底前试点单位全面完成试点任务,9月底前实现全市医疗机构全覆盖,夯实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心工程和民生实效。
(一)加快新场景落地,优化服务流程
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支撑推动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流程再造、规则重构、功能塑造和生态新建。挖掘建设七大应用场景:
一是智能分诊导诊,利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精准识别患者病情,实现患者精准就医。二是智能院内导航,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蓝牙等室内定位技术,实时引导院内就诊路径,提高患者通行效率。三是智能识别通行,应用智能识别通行系统及终端,精确掌控院内人员信息,助力疫情防控。四是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支持患者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电子票夹或“随申办”移动端等平台调阅下载本人电子票据,方便患者“随时查”“随时用”。五是智能诊后管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医院慢病管理,实现诊后随访信息自动采集和分析。六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药代煎配送,通过区块链技术赋能,将中药代煎配送全过程信息“上链”,安全可溯有保障。七是便民“一键呼救”,通过人工智能、5G等技术赋能急救呼救,实施急救优先分级调派和工作流程智能化再造,提高院前自救互救的效率与效果。
推进夯实医疗付费“一件事”改革成果:升级服务专栏,完善使用渠道,推动模式创新,拓展应用场景,扩大覆盖人群;增设数币支付渠道,打造全国覆盖数字货币的医疗支付统一平台标杆。
(二)探索创新赋能,打造示范亮点
在全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普惠化场景全面落实落地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特色、医院特色、试点特色深化拓展差异化转型建设,打造三大方向的创新亮点:
一是打造三大数字健康城区,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区域医疗服务整体赋能,支撑区域医疗协同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二是打造三大未来医院,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不同维度、不同类型的未来医院建设,夯实数字医学高地。三是打造三大新兴技术示范试点,通过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卫生健康行业特色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5G+医疗健康综合示范区、国家区块链卫生健康创新应用示范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建设,提升数字健康能力。
(三)明确服务举措,满足就医需求
通过场景应用和亮点建设,进一步推动全市就医服务流程革命性再造和各级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形成五方面服务举措,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一是在便民就医方面,提供智能分诊导诊、智能院内导航、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并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药代煎配送平台,提升就医便捷度。二是在医疗服务方面,面向出院患者试点开展AI语音健康随访,延伸就医温度。丰富科研数据,加快临床科研一体化创新发展。三是在医院管理方面,建设多识别方式的智能识别通行系统,实现院区出入人员实时统计,加强医院管控精度。四是在智慧急救方面,开通便民“一键呼救”通道,助力急救现场自救互救,提升院前急救效度。五是在区域医疗方面,增建数字健康城区,创新智慧医疗城区一体化模式,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升优质医疗资源覆盖度。
二、主要任务
(一)努力推进“便捷就医服务”应用新场景
“便捷就医服务”2.0重点场景继续以“随申办”移动端为总入口,聚焦诊前、诊中、诊后患者就医全流程,从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效率入手,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赋能预约、就诊、通行、收费、随访、急救多个医疗服务环节,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及体验度。
场景一:门诊智能分诊导诊,帮助患者准确挂号就诊
应用场景:面向门诊就医人群存在“知症不知病”“知病不知科”“找不对医生”的困惑和诉求,利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建设基于移动或自助终端的门诊智能分诊导诊系统并对接门诊预约系统,作为“精准预约”前置应用场景,以“随申办”移动端为总入口,以结构化智能症状问答或分析病史信息等方式为患者门诊预约就医推荐最优科室或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市卫生健康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大数据中心)
预期成效:通过建设门诊智能分诊导诊系统,并前置整合于预约就诊环节,精准识别患者的病情,智能匹配挂号科室和专家,有效解决患者“知症不知病”“知病不知科”“找不到对症医生”的困惑和诉求,帮助患者精准就医。
相关指标:所有医院门诊线上预约全部具备智能分诊导诊功能。
试点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儿童医院、静安区卫生健康委、长宁区卫生健康委。
场景二:智能院内导航,帮助患者精准找到就诊区域
应用场景:通过还原制作院内楼宇、楼层等诊疗区域模型,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蓝牙等室内定位技术,基于“随申办”或自有移动端建设智能导航系统,部署于互联网医院移动端、门户App、院内自助机等终端,来院患者通过语音、文字输入即可查询实时位置信息,获取导航路径,解决患者院内“寻路难”“往返跑”烦恼,进一步提升患者院内就医通行效率和就医体验。(市卫生健康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
预期成效:医院通过对患者推送实时定位、诊室位置等信息,实时规划提供患者最优就诊路径,提升患者院内通行效率。
相关指标: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医疗机构门诊区域为患者提供路线指引或模拟导航,有条件医疗机构实现全院区导航。
试点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静安区卫生健康委、松江区卫生健康委、长宁区卫生健康委。
场景三:智能识别通行,帮助医院精准管控在院人头
应用场景:进一步贯彻落实上海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要求,各市级医疗机构、各区属医疗机构合理设置智能识别通行终端,利用身份证、“随申码”(包括专为老年人定制的离线码)、医保卡、就诊卡等介质对进院人员进行身份识别、体温测量和防疫信息校验,并支持进院人员信息实时采集和统计分析,进一步强化院区疫情防控及应急能力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将人员管控系统与门诊预约系统、人事(考勤)系统对接,借助物联网、室内定位等技术,实现门诊人流分时段管控,支撑医院职工、第三方人员网格化管理。(市卫生健康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大数据中心、健康云)
预期成效:医疗机构通过合理设置智能识别通行系统及终端,缓解进院流调关口人员聚集现象,提升患者就医通行效率,实现院区出入人员精准管控。
相关指标:各市级医疗机构、各区属医疗机构部署应用智能识别通行系统及终端,可支持进院人员身份证、“随申码”(包括专为老年人定制的离线码)、医保卡、就诊卡等身份介质识别、体温测量和健康码等防疫信息校验。
试点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静安区卫生健康委、松江区卫生健康委、长宁区卫生健康委。
场景四: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帮助患者随时查阅就医费用
应用场景:通过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的实施应用,实现医疗机构相关业务系统与市财政局医疗收费电子票据信息系统的对接,实现医疗收费、开票、红冲、签章、查验等信息的数据交换。一方面,打通医院收费结算电子化“最后一公里”,方便患者通过医院公众号、电子票夹或“随申办”移动端等平台查阅、下载本人医疗收费电子票据,节约票据打印时间。另一方面,便于医保部门等票据使用方核对、查验相关信息,方便患者报销医疗费用(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大数据中心)
预期成效:通过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的实施应用,方便患者通过“随申办”移动端等平台查阅、下载医疗收费电子票据,节约患者票据打印等候时间,方便有关部门查验、报销
相关指标:市级医疗机构和区属医疗机构全部上线并支持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持续加强宣传力度。
试点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儿童医院、长宁区卫生健康委。
场景五:智能诊后管理,帮助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务延伸到家
应用场景:在慢病的诊后管理中,存在缺乏高效的信息采集手段及随访信息难以保存和分析的现象。为了提高医疗机构诊后管理能力,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建设智能诊后随访系统,通过智能语音进行诊后随访管理,采集患者问答关键信息,分析评估高风险因素,形成随访结果并自动保存至系统,方便医生随时调阅。有条件的医院可结合可穿戴设备等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提供针对性健康咨询和健康资讯推送,依托“随申办”移动端为患者提供相关诊后呵护服务。(市卫生健康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大数据中心)
预期成效:有助于医疗机构提高随访覆盖面和效率,满足医疗机构对慢病管理、专病管理、满意度调查、科研数据收集等各类使用需求;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后关怀,提高诊疗效果和患者就医体验感。相关标准规范制定与慢病健康管理工作进行衔接,相关数据信息(空腹血糖等)与慢病系统共享,以更好推动慢性病全程健康服务管理工作。
相关指标:考核各级医疗机构随访应用科室数,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个以上,无门诊或住院业务的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在3个以上,有门诊或住院业务的二三级医疗机构在5个以上;实现随访结果可视化、结构化。
试点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静安区卫生健康委、长宁区卫生健康委。
场景六: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药代煎配送,让群众用药更加放心更有温度
应用场景: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原有中药饮片代煎配送的工作基础上,建设具有“场景新、功能强、流程清、层级明、广开放”特点,基于区块链的中药饮片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上海“中药云”)。通过整合市大数据中心市级总平台和申康、各区分平台各类资源,市民可通过“随申办”实时查询到中药代煎配送过程及溯源试点饮片的生产、流通追溯信息,分步打造高质量、依规范、可溯源的本市中药饮片药事服务管理的模式,让全市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有温度、能放心的中医药服务。(黄浦区人民政府、市卫生健康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药品监管局、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市大数据中心)
预期成效:实现市民群众通过“随申办”移动端即可查询本人中药饮片处方信息、代煎企业信息、中药饮片代煎操作信息和物流配送信息;医疗机构与代煎企业处方信息安全共享;全过程追溯代煎配送服务流程,开展中药饮片溯源试点,保障市民用药安全。
相关指标:2022年6月底,试点单位与市大数据中心中药代煎配送管理平台对接,实现群众“随申办”移动端数据查询核心过程信息和试点可追溯饮片信息。2022年9月底,市级医疗机构通过市大数据中心共享企业的中药代煎配送信息,并实现跟踪管理;市级平台可为各区卫生健康委提供属地医疗机构中药区域审方功能。
试点单位:黄浦区卫生健康委、静安区卫生健康委、闵行区卫生健康委、长宁区卫生健康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
场景七:便民“一键呼救”,智慧响应提升保障能级
应用场景:利用音视频通话技术、5G移动通信技术、定位技术,调动院前急救资源、急救志愿者资源,对急救呼救事件进行融合赋能,推动院前急救“一键呼救”,提升急救现场的自救与互救效果,实施急救优先分级调派,院前急救资源、急救志愿者资源的工作流程智能化再造,着力提升院前急救在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安全方面的保障能级。市医疗急救中心(120)开通便民“一键呼救”通道,实时连接患者与院前急救调度指挥平台,方便市民一键呼救120,调度员或指导医生通过呼救信息迅速判断患者伤病情,给予有效现场急救指导。同时根据呼救者或现场紧急情况需要,将呼救者定位信息推送至周边急救志愿者参与施救,并提供急救在线指导。该项目将依托“随申办”作为入口,实现“一键呼救”、急救志愿者管理等功能。(市医疗急救中心、市大数据中心)
预期成效:在急救车辆抵达救治现场前,组织调动现场目击者及就近急救志愿者在急救中心专业调度人员的指导下开展自救、呼救,提高院前急救效率与效果。
相关指标:实现“一键呼救”、现场急救指导及急救志愿者资源联动等功能。
试点单位: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
(二)探索拓展创新亮点项目
接续数字化转型1.0方案中智慧健康城区创新亮点,深化城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加快区域优质医疗资源整合和医疗服务能级提升,支撑就诊服务、医生诊疗、内部管理等方面一体化发展。
亮点一:以区域为依托,坚持医康结合、分级诊疗、公卫应急三位一体,持续建设数字健康城区
创新亮点: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等重要战略部署,延伸“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1.0数字健康城区示范成效。一是通过数字技术创新融合,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推动区域诊疗、护理、康复等场景“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创新康养结合、无感陪护的“互联网+居家呵护”为老服务模式,打造老龄友好型城区,构建区域循环为特色的“医疗健康、护理、养老”保障圈。二是畅通线上转诊通道,探索实现医联体/医共体内信息数据实时跨机构共享和互联互通,助力分级诊疗。三是加强数据运用,提高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医疗违法违规风险预警和监控。通过技术赋能、模式创新提高城区医疗协同和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区域健康智慧服务同质化,提升居民就医体验。
预期成效:青浦、嘉定、徐汇按计划持续推进数字健康城区建设。静安、松江、闵行初步建成数字健康城区,一是静安区打造新型静安社区诊疗、康复、护理模式,构建全流程、系统连续、优质高效的转诊服务体系,实现静安区智能居家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二是松江区建成协调有序高效的松江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初步实现“G60科创走廊”业务协作(包括MDT远程会诊、互联网医院协作等)。三是闵行区建成全专结合远程协助体系和区域康复指导中心,逐步形成智慧民生保障体系。
试点单位:青浦区卫生健康委、嘉定区卫生健康委、徐汇区卫生健康委、静安区卫生健康委、松江区卫生健康委、闵行区卫生健康委。
亮点二:以患者为中心,服务上海数字医学高地建设,着力打造三大未来医院
创新亮点:基于智慧建筑和智能楼宇基础支撑,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未来医院,以打造新技术共性平台、建设智慧医疗单元、发展智慧化融合应用为基础,建立全面感知、泛化连接、智能进化、数字孪生的智慧医疗中心及智慧医学技术创新中心,打造未来智慧医院新模式。以智慧医疗实现多院区综合实体、泛化连接家庭病房延伸、数字孪生虚拟医院的院区再造;以智慧研究实现转化医学、装备基地、医工交叉产学研一体的医学创新再造;以智慧服务实现慢病全程、老年康复、健康照护的服务再造;以智慧运行支撑多院区一体化运作,楼宇智能交互,垂直化管理,均质化医疗的管理再造。依托瑞金医院打造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聚焦数字医疗服务、数字医学技术和数字医院管理,紧密围绕患者就医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通过数字医学标准研究、数字医学技术研发、数字医学成果转化、数字医院典范打造,着力解决数字医学创新过程中“卡脖子”“临门一脚”等问题。
预期成效:构建全面支撑5G通信基础环境,部署一批智能终端和国产智能医疗器械设备,推动就诊服务、医生诊疗、应急急救、内部管理等各环节形成智慧化应用,力争打造有别于传统智慧医院的“未来医院”创新示范院区。通过持续建设,在上海形成数字医学领域智库高地、技术高地、产业高地与示范高地,努力为全国数字医学发展提供更多实践经验。
试点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亮点三:以数字化为引领,拓展创新应用示范试点,深入应用三大新兴信息技术
创新亮点:大力发展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医疗的应用发展: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卫生健康行业特色基地。依托上海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国家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建设医学人工智能技术中心;依托国家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建设医学人工智能应用中心,两大中心在市卫生健康委和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共同指导下开展多维度医学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研究,超前探索智能社会的运行模式、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策体系、体制机制等。国家5G+医疗健康综合示范区。2021年已开展上海市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工作,共评选了60个项目(第一批32个,第二批28个)并予以授牌。其中,对43家公立医疗机构进行了5G改造,为综合示范区建设打下良好基础。2022年将围绕急诊救治、远程诊断、远程治疗、远程重症监护(ICU)、中医诊疗、医院管理、智能疾控、健康管理、远程查房和移动医护等10个重点方向已试点入围的医疗机构,分类分批遴选一批骨干单位协同攻关、揭榜挂帅,重点形成一批技术先进、性能优越、效果明显的5G+医疗健康标志性应用。国家区块链卫生健康创新应用示范点。充分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为主体,联合多医院打造产研用的一体化合作模式,借助创新技术企业在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优势,针对共享类、便民类、医药类、公卫类、科研类业务场景,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医疗健康平台,以医联体为主,兼顾专科联盟、互联网医疗服务、药品流通与追溯、多中心临床科研等业务场景,探索安全可信的医疗健康数据共享解决方案。
预期成效:通过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卫生健康行业特色基地建设,丰富医学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总结形成医学人工智能社会治理的经验规律和理论,出台多场景、全过程、全体系等医学人工智能社会治理的标准、规范和政策措施,完善适应医学人工智能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争取成为医学人工智能社会治理的示范和样板城市。通过国家5G+医疗健康综合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5G技术的特点优势,树立5G+医疗健康创新发展标杆和方向,培育上海市5G智慧医疗健康创新发展的主力军。通过国家区块链卫生健康创新应用示范点建设,搭建基于区块链的医疗健康平台,探索医疗健康数据安全共享技术和应用模式,保障数据的隐私性和安全性。
试点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三)持续深化“便捷就医服务”1.0重点应用场景
“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1.0七大场景的提前攻坚决胜,获得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其中,医疗付费“一件事”作为本市办件量最高的“一件事”大大方便了就医群众,在此基础上,专班将在2022年持续深化改革、夯实转型成果。在推出专属信用产品,实现“无感支付”基础上,2022年数字化转型将进一步深化医疗付费“一件事”:一是升级服务专栏。强化场景驱动,升级“随申办”医疗付费“一件事”专栏,通过拓展汇聚高频医疗服务接入,升级各级医疗机构入驻的在线服务,接入健康百科类服务及资讯服务等,打造服务覆盖度更全、主动性更强、体验度更优的医疗健康专栏。二是完善使用渠道。在医疗机构自助机具、医生诊室、人工窗口和公众号等渠道全面开通基于信用的无感支付服务,线下渠道通过随申码、医保电子凭证一次扫码,实现医疗费用的医保部分实时结算、自费部分默认由绑定的信用账户进行支付。使用信用无感支付的人次力争2022年末在门诊医疗付费总人次中占比达到5%。三是推动模式创新。推广基于事前授权的无感支付模式,将患者确认时点由医生诊间提前至预约挂号或服务开通环节,确认方式由事中线下扫码修改为事前线上授权。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试点基于额度锁定的医后支付模式,将额度垫付时点由诊中进一步延迟至诊后。四是拓展应用场景。将基于信用的无感支付服务拓展到住院和购药场景,全方位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五是扩大覆盖人群。支持长三角地区已完成异地就医备案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的外地参保患者开通基于信用的无感支付服务,试点开展医疗付费“一件事”长三角一网通办。六是增设数币支付渠道。依托“一网通办”平台支撑,以“随申办”移动端为服务渠道,以数字人民币为场景拓展切口,丰富就医支付方式,积极响应国家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的政策,助力上海建成全国首个覆盖数字货币的医疗支付统一平台。(市大数据中心、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中国银联、交通银行)
三、组织实施
(一)开展专班会战,分工协同推进
工作专班各成员单位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市卫生健康委负责总体工作方案的制定和推进。市经济信息化委负责做好工作方案指导和项目技术指导。市财政局负责根据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要求,做好相关资金保障。市医保局负责医保业务与线上支付配套方案制定、接口和应用开发。市大数据中心负责整体技术支撑保障,确保医疗机构合理带宽需求;加强基于本市政务外网连接全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的网络运行质量管理,做好网络基础设施保障工作,夯实互联互通信息化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发挥“随申办”互联网服务主渠道作用,做好相关应用场景前台市民端及后台管理端开发与运维。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负责指导协调数字人民币有关场景建设,指导运营机构为医疗机构开立数字人民币对公钱包。市药品监管局负责配合做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药代煎配送场景建设。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有关区卫生健康委负责指导所属(辖)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各类系统改造。此外,在加强人员培训,做好服务宣传方面,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会同市医保局、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大数据中心和各区卫生健康委指导医疗机构对内加强一线医务人员及服务志愿者业务培训;对外加大宣传和告知的力度,逐步引导患者使用“便捷就医”方式,持续改善就医体验。其他专班成员单位应根据方案分工,配合做好相关场景建设推广工作。
工作专班各成员单位、各市级医院、各区卫生健康委及区级医疗机构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一要持续做好1.0场景运行维护,夯实场景应用拓展;二要持续保障2.0场景建设的人财物等方面等投入,确保场景建设有序推进;三要持续树牢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做好制度和预案配套,按需开展自查评估,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数字化转型场景安全稳固。
19家试点单位分别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等15家医疗卫生机构,静安、松江、长宁和闵行等4个区卫生健康委。
(二)围绕节点目标,按时落实完成
按照市委、市政府“数字化转型”总体节点和市数字化办总体工作要求,工作专班以会战机制挂图作战、协同推进,指导试点单位“边试点、边总结、边落实”,成熟一个推出一个。
方案筹备阶段,2021年11月下旬,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完成“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2.0工作方案初稿并研究讨论。12月中旬,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完成“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2.0工作方案讨论稿。2022年1月15日前,会签印发《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2.0工作方案》。
试点实施阶段,2022年1月起,工作专班指导全市各试点单位按照《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2.0工作方案》先行开启场景建设。2月底前,市大数据中心、市财政局、市医保中心完成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线上查询功能开发,市大数据中心负责完成市、区两级政务外网赋能应用,提供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场景技术支撑。4月底前,黄浦区、市大数据中心完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药代煎配送信息平台建设及“随申办”用户端改造。6月底前,所有试点区和试点医疗机构完成场景建设,全面完成试点任务并向全市医疗机构推广。试点期间,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医保局、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大数据中心和各区卫生健康委负责推进试点区和试点医疗机构陆续完成应用场景相关系统改造、联调测试和试运行,完成创新亮点相关工作准备,总结试点经验和相关成果。
全市推广阶段,7月中旬前全市60%医疗机构完成“便民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2.0场景建设;创新亮点项目初步形成示范效应。年底前,全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按时保质全面完成“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2.0工作任务。
下一步,工作专班将依据工作方案,加强组织协同、工作指导和方案推进,指导各级医疗机构以“比、学、赶、超”精神开展“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2.0应用场景建设。在不定时组织现场调研确保场景建设合理、安全、有效的同时,也将广泛推介数字化转型重要成果和便捷就医方式,全面推进“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成为全市生活数字化转型工作中的“民心工程”,持续提升百姓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留言通道
发送成功之后,我们会尽快回复您!
Online Consulting